今日热门
 

对话IDO元象建筑创始人宗德新、苏云锋、陈俊

2015-12-29
预约采访
上图左起宗德新、苏云锋、陈俊
图片由IDO元象建筑 (Init Design Office) 提供


IDO元象建筑 (Init Design Office) 是一个根植中国西南地区的建筑师团队,由宗德新、苏云锋、陈俊三位合伙人于2012年创建于重庆。元象建筑完成的设计作品,工作范围从大型城市综合体到小型私人会所,从城市景观到室内家具。在实践的同时,保持着对当下中国城市、文化、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及独立思考,并在近年将公共利益、人文关怀作为研究重心,关注现代建造与传统之关系,践行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理念。我们力图从原点思考,立足当下,追求设计之本真,拒绝时髦、流行的设计手法及套路,力求在创作中提出直接而质朴的解决方案。元象建筑2013年完成的“7平米极限住居实验 ”样板间的设计建造,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荣获2014WA中国建筑奖之设计实验奖、居住贡献奖、社会公平奖三项入围奖。

合伙人简介:

● 宗德新(1977.2),元象建筑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副教授,中国绿色建筑青年委员会委员。2004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后留校任教,2007年赴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生态建筑研究中心访学,曾工作于葡萄牙MarioSuaKay事务所。

● 苏云锋(1978.3),元象建筑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现为该学院博士研究生。2007年赴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现更名为阿尔瓦.阿尔托大学)访学。硕士毕业后曾就职于重庆合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任副总建筑师。

● 陈 俊(1979.4),元象建筑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讲师。200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2005年起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任教,2007年创建无象建筑工作室,2012年与宗德新、苏云锋共同创建元象建筑。


元象建筑作品——“7平米极限居住实验”



项目名称:7平米极限居住实验
项目简介:IDO元象建筑长期致力于极限住居空间之研究,希望通过高度集约的空间规划和功能模块化设计,来探索小而优的居住模式和预制装配型的工业化建造方式。目前已完成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保障性住房户内空间集约模式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在拓展的极限住居相关课题研究中,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造实验课(2012.06-2013.03)相结合, 完成“7平米极限住居实验”样板间。 “7平米极限住居实验” 样板间的实际空间体验和多次拆装展览证明了这一微型住宅极高的空间效率及建造模式的可行性。“7平米极限住居实验”样板间的设计建造,曾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荣获2014WA中国建筑奖之设计实验奖、居住贡献奖、社会公平奖三项入围奖。
客户: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
设计团队:元象建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师生建造团队
建筑面积:7.9㎡
设计时间:2012.06-2012.12
建造时间:2013.01-2013.03
建造地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摄影:田琦

元象建筑刚刚结束一个在云南大理的酒店设计项目——“慢屋•揽清”,场地位于葭蓬村洱海畔,是一个基于原有农宅的改扩建项目。从最初草图至施工结束一共花了两年多,元象建筑对设计建造的全过程:选址策划、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室内及景观设计,施工现场等环节进行着全程的把控,目前已经竣工并投入正式营业。设计邦今天很荣幸采访到元象建筑的三位创始人宗德新、苏云锋、陈 俊,和我们聊聊设计那些事儿(以下是采访内容)。


云南大理“慢屋·揽清”

项目名称:大理慢屋.揽清度假酒店
客户:重庆慢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元象建筑、合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大理市环海西路葭蓬村
建筑面积:改造前300㎡,改造后1000㎡
设计时间:2013.03-2014.9
建造时间:2013.08-2015.06
建造地点:大理
摄影:存在建筑


设计邦:最早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从事建筑设计的?

苏:无意中学了这个,学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吧。

陈:小时候喜欢画画,随手画点机车军舰飞机神马的,高三时听闻邻居家一大哥读了建筑学,才知道这个专业和画画有点关系,于是填志愿时就报了建筑学。


设计邦:你在教育和生活背景中受到的哪些影响,造就了你在设计上的原则和理念?

苏:在当下,流行的、浮夸的、不求甚解的东西太多,自恋的、伪装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也不少。而真正有态度也有深度的东西难得见,我们想试着走走看,刚上路,还谈不上特别清晰的理念。

陈:在我们开始接受建筑学教育以及后来从事建筑实践的这18年时间里,也是中国房地产开发最鼎盛的时期,高速+粗放型的城市建设,浮躁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直告诫自己,建筑师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被权利、资本所绑架。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希望,也坚持做一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慢屋·揽清”外观







设计邦:你理想中的建筑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宗: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将感性的美用理性来实现的能力。

苏:建筑师是一辈子的职业,工作到死。

陈:能沉浸于建筑创作实践中,不觉累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设计邦:你作为IDO元象建筑的合伙人之一,能否先讲一下成立这个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IDO叫元象建筑?主要接什么样的设计项目?

苏:IDO是Init Design Office首字母的缩写,缩写意思是yes, I do! 意味着实践。 Init :计算机程序语言,通常作为initialization的缩写使用。即:设定初值,初始化的意思。 元:起始,开端,从无到有。元象:意为追根溯源,造物为象,内心是源,希望能回归最初的洁净的内心。

宗:“元象”表达了我们的价值观:从原点思考,立足当下,追求设计之本真,拒绝时髦、流行的设计手法及套路,力求在创作中提出直接而质朴的解决方案。


“慢屋·揽清”前厅及接待区


设计邦:你平时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样的?你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宗:正常上下班,一般不加班。最舒服的状态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办公空间里面做喜欢的工作。

苏:最舒服状态当然是和对路的人合作,不论业主还是工作伙伴;做有挑战的题目,不论规模大小,费用高低;并且按时上下班,保证周休。

陈:看着项目从一个有趣的想法到草图,再到模型、到详图,再一步步落地,当它被建造出来的的时候,往往会在现场发现一些超出自己原先所预想的,一些不可测的惊喜。


设计邦:谈一下自己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怎么应对的?

宗:经历了中国建筑产业飞速发展的二十年,现在国内的建筑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设计师的工作节奏可以慢下来,业主对设计的特色与原创性将更加看重,这对有独立思考和原创能力的设计师带来更多的机会。

苏:地产业饱和、建筑市场行情转淡,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设计机构来讲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执着又灵活,我们没有被市场宠坏,而且我们终于有可能从大院里挖人了!

陈: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时期过去了,迎来的是建筑师最好的时代,时代将给有思考有能力有准备的建筑师更多的机会。当建筑设计开始注重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平衡时,建筑师才有可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而设计所创造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整个行业朝良性发展。 


设计邦:你个人最满意的项目是什么或你最难忘的项目有吗?你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

苏:满意的项目到目前还没有出现,也许还很远,因为我们还在磨砺成长,对自己都还不满意。难忘的项目倒是挺多。

陈:难忘的项目,比如7平米,以及慢屋。


“慢屋·揽清”火塘夜景





“慢屋·揽清”下沉书屋


设计邦:能否给我们讲讲慢屋这个项目的背景?

苏:元象建筑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完成了很多项目:大到城市综合体,小到私人会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真正好的想法并未被实现。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必定是多方合力的结果,特别需要一个“好”的甲方。为了能盖一栋让建筑师自己满意的房子,2013年初我们决定“那就自己做一次甲方吧”,于是我们决定“去大理盖房子”。从乙方到甲方,我们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资金不够怎么办?于是我们又鼓动了周围好几位有同样追求的建筑师好友加入到投资建设团队中,一起成立了慢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一群有相同梦想的建筑师一起努力。施工现场需要把控,各种关系需要协调。方案同样是改了无数轮,只不过这次是给自己改 —— 此时我们意识到“其实作甲方也挺难,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面对”。

陈:该项目从2012年3月开始,折腾了两年多,八百多个日夜,总算是有了结果,已于今年7月开始正式业了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选用当地的材料来进行营建:房子的石墙是选用本地的石头实实在在的砌筑起来,从地面生长出土,延伸到建筑的天际线,木构架与石墙呈现出咬合的姿态,而石木之间的横向种植槽留给植物生长,使得建筑呈现出一种通过时间的维度持续生长的期望。水院院心种植着百年的古茶树,摘下来的叶就可以在火塘烤制。院子里的石榴,梅子,李子树的果实都会泡制成酒,那应该是到达时的欢迎饮料。后院有一块菜地,摘下来的叶就可以端上早餐餐桌。家具陈设要用在地拆除的老木房梁改制,体现了时间的痕迹与一种在地状态。

宗:除了“在地性”,我们还注重环保,强调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慢屋虽小,却拥有10吨级的中水处理系统(在大理环海路市政排污管网不健全的背景下),为的是“不向洱海排一滴污水”,自净回用,我们以负责的态度表达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慢屋·揽清”休闲厅





“慢屋·揽清”公共走道-石头墙


“慢屋·揽清”公共空间


设计邦:在建筑设计领域你有偶像吗?

苏:没有。建筑师要为使用者创造性的提供空间解决方案,偶像则是让人膜拜的对象,一旦有了这个东西,创造力就被扼杀了。但是我们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

陈:作为一名同时在高校授课的建筑学教师,我常给学生提到最多的可能是“路易.康”。学生们说我每次提到康的时候眼睛会发光。康对建筑的执着,思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邦:你怎么看待在故居里开麦当劳或在宫殿里开星巴克这件事情?

宗:这类建筑在充分的保护的前提下适宜植入一些文化,展示等功能,但过于商业化是不够妥当的。撇开商业的因素,不同元素的碰撞与交融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苏:在历史建筑中植入商业元素其实无可厚非,被使用的空间才是有意义的、有生命力的。当然同样是使用,绝对有高下之分,像麦当劳星巴克之类的标志性快餐元素与严肃正统的历史空间几乎不搭调,他们只是快速复制的模式,与态度和深度无关,因此在我们的价值判断中,由于缺乏设计的介入,这是一种低质低效的使用方式。

陈: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也是消费时代下博取消费者眼球的伎俩。当什么都可以拿来被“消费”的时候,可能我们需要反思了。


“慢屋·揽清”客房










设计邦:到目前为止,你听过的最好的或最坏的建议是什么?

苏: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听到多少建议。


设计邦:工作之外,你最喜欢什么休闲方式?读书?运动?看电影?旅行?印象最深的旅行是在哪里?

宗:旅行,奥地利。

苏:旅行,欧洲。

陈:好像没有人不喜欢旅行?很多年前去了趟美国,实地考察过许多建筑大师的作品,有贝聿铭、柯布西耶,妹岛,博塔,迈耶,盖里等等。建筑就是那么神奇,照片上和实地、现场给你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曾经在照片上让你觉得很不错的建筑,你到了现场可能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而康的建筑则是现场绝对震撼,其感动远超出你的想象,印象最深的两个都是是路易.康的作品,一个在东海岸,埃克赛特图书馆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另一个在西海岸,萨尔克研究院(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慢屋·揽清”山景房


设计邦:如果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性格,你会选择哪三个词?

陈: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回答。我们三个人出生的月份分别是2,3,4月,星座分别是水瓶、双鱼和白羊,然后大家开始想象吧。


设计邦:对于刚刚加入设计领域的年轻设计师你有什么建议?

苏:我们也属于刚刚加入设计领域不久的年轻设计师,只能用前面自勉的话来给年轻同行建议了。

陈:多旅行,多体验,多比较,多感悟。


设计邦:最后一个问题,能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从事的最让您感到兴奋的项目么?

宗:1,在拥有无敌美景的地方设计一个酒店;  2, 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型度假屋; 3, 在拥有无敌美景的地方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型度假屋。

苏:感到兴奋的项目挺多,最近的一个是可移动度假屋的研究,前期带着研究生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设计,然后会进入落地产品的开发。

陈:在泸沽湖的格姆女神山下的一度假酒店:场地极具挑战性。


大理慢屋.揽清度假酒店设计模型








大理慢屋.揽清度假酒店模型设计草图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用设计邦客二维码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 mirandamay
2015-12-29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于设计邦
浏览次数:9182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优惠专题 | 上传要求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