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门
 

friedman benda 画廊joris laarman实验作品研究展

2016-06-15
预约采访
 
 
成立于2004年的阿姆斯特丹joris laarman是一家自称为“实验乐园”的工作室,是尖端科技与传统制作方式融合的结晶。从雕塑家具到创新生产过程到博物馆装置,他们常常要花上数年的时间用在那些用来探索制作技巧、材料或技术过程的作品身上。
 
在今年的迈阿密/巴塞尔设计节上,friedman benda画廊对laarman在数字制造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进行了一次展示。这场名为“bits & crafts”(点滴技艺)的展览包含了工作室的“microstructures”(微结构)、“龙凳”(dragon bench)和“maker”(制造者)系列,以及首件由机器打印而成的最新屏风系列作品。
 
本次展览为我们带来了laarman作品的多个系列,每一个都体现了他们在某种特殊材料和工艺上的研究。“microstructures”(微结构)是对3D打印技术在家具范畴内用耐久材料所进行的一次尝试,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形式、尺寸和功能上各自不同的基础单元构筑而成;“dragon bench”(龙凳)则由一只手臂机器人和焊接机将不锈钢材料悬空打印,将复杂的曲线和平面在空中描绘而成;“maker”(制造者)系列则是将许多具有不同参数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座三维迷宫。而最后由friedman benda画廊进行首次展示的“butterfly screen”(蝴蝶屏风),则是在六角单元基础上用双层曲线织造而成的一件2 X 3米的青铜雕塑。
 
为了更多地了解迈阿密/巴塞尔设计节上的这次研展,designboom(设计邦)与laarman就他的创意过程,以及他对数字制造领域在未来发展的认识与想法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2016迈阿密/巴塞尔设计节上展示的装置一览
图片提供:friedman benda & joris laarman工作室
 
 
designboom(设计邦):本次设计节上举办的这场“bits & crafts”包含有哪些关键性的概念主题?
 
joris laarman:就像标题所描述的那样,整个展览的主题都体现了数字制造与手工工艺之间所存在的共生关系。所有作品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数字制造进行了一番探索与演绎;无论是科技还是构成语言,都在不同的功能产品中体现出来。“微结构”系列是一套建立在3D渐变图案上的作品,是对精细复杂的3D打印技术在家具范畴和耐久材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探索。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形式、尺寸和功能上各自不同的基础单元构筑而成。
 
由青铜材料3D打印而成的“蝴蝶屏风” 
 
(接上文)对于“龙凳”系列,我们用一部手臂机器人与焊接机以不锈钢材料悬空打印而成,让我们得以在空中描绘出负责的曲线与表面。2015年,我们围绕机器人3D打印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名字叫做MX3D。这家公司把自己工作的重点完全放在了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上。“制造者”系列的六边桌则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变量的胡桃木组件,采用工程技术拼凑出来的一座立体迷宫。这件在巴塞尔首次亮相的作品,是我们第一件大规模机器打印的青铜制品。
 
 
DB:能不能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展示的最新机器打印屏风系列?
 
JL:我们最新的实验作品,是一套由MX3D制造,在大小、形体和材料上各不相同的雕塑屏风系列。均衡的青铜不锈钢多材料渐变作品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这件由计算机雕刻而成的艺术品不仅令人们在视觉上感到一种愉悦,更大大拓展了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内容和边界。如此大规模的3D金属材料打印如今还是一片未经开采的领域,所以我们在研发这件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也是边学边干。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会有一种响应的策略应运而生,这也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诞生一座以自我学习为主的大型策略库。2 X 3米的“蝴蝶屏风”,则是一件由6角体单元塑造而成的双线青铜作品。
 
出自MX3D 金属打印机之手的“dragon bench”(龙凳)
 
 
DB:在实现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你们都使用了那些技术?
 
JL:基本思路与我们创造第一张“龙凳”的概念十分类似,使用了一台手臂机器人和一部高科技焊接机。但这一次我们想对打印技术在大规模曲型平面上的应用进行探索。这包含了大量的编程,以及对于材料的研究与学习。我们必须将用来描述几何形体的CAD文件与机器人运动学以及青铜3D打印过程中的焊丝进给、速度和等待时间等内容进行结合与编程。每一种金属都需要一套与之适应的单独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为每一种几何体与材料的结合设置一套单独的程序,再把这些程序汇编成库。
 
 
DB:这次的屏风系列有哪些方面和你们之间的作品相同或不同?
 
JL: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与学习。打印如此大型的曲面是一种与过去的线形结构完全不同的过程。同时,将不同的变体几何进行结合,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尝试。比如说,我们可以先用钢材打印出一个平面,然后再逐渐把它变成一条线形的青铜结构。每一件我们完成的作品,都会传达出许多新的数据。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件拥有自我学习和适应性能的制造工具。
 
“dragon bench”(龙凳)制作过程
摄影:adriaan de groot
 
 
DB:你在不同材料上的各种实验为你的整体创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JL:我们喜欢让自己是用的材料尽可能地多样化。对我来说,数字制造并不像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等于3D打印。它是一个更大的主题。大量丰富材料的使用,让我们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些塑料小物件上。每一种材料都需要一种单独的方式。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我们制作的柔软渐变椅,因为它在功能上的变化与结构上的改变互相呼应。在单元闭合的地方,它显得更加僵硬而有建造性,而在那些更为开放的单元结构上,它也相应的变得更加舒适。和木材打交道,又是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但只要是面对各种不同的丰富材料,就可以获得极大的乐趣。
 
“龙凳”由一台手臂机器人与目前先进的焊接机制作而成
摄影:adriaan de groot
 
 
DB:总的来讲,你认为“数字革命”的未来将驶向何方?
 
JL: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场革命。与软件相比,实体材料的发展要慢得多,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最近二十年里,从计算机到社交媒体方面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从基础上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在二十世纪早期,现代主义的先驱者们也因为逐渐兴起的工业制作方式而改变了许多原本的美学观点。
 
“微结构”系列之“铝合金渐变椅”
 
(接上文)如今,数字革命已经开始在实体物件的设计、制造、分销、保护和回收等方面界定了一场新的演变。数字设计工具和数字制造等领域在改变大家对于设计的观点的同时,也对我们在试验中在无限的更新可能性和数字革命的疆界不断拓展。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为桥接完成最后的设计工作,并在今年九月与MX3D共同开始打印。在这样一个如此具有颠覆性的时刻进行工作,我们感到十分激动。
 
细节展示
 
“微结构”系列之“adaptation chair”(适应椅)
 
“adaptation chair”底部细节
 
“微结构”系列之“柔软渐变椅”(soft gradient chair)
 
细节展示
 
以数字制造技术生成的“制造者”桌椅
 
“makerchair”制作过程
摄影:adriaan de groot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用设计邦客二维码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 colin228
2016-06-15
 
Tags: joris laarman lab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于设计邦
浏览次数:7085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优惠专题 | 上传要求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