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大神 BIG DUANG》北京谢幕

 

今日热门
 

 
五月的北京,日益滚烫的阳光和洋洋洒洒的飞絮,让人全身痒痒。百位创意设计NGO代表集结磁器口,见证并参与“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线下活动《创意大神 BIG DUANG》国际评委见面会+讲座+沙龙,有人说2015年5月23日的北京Idea Works 创意驿站,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创意和责任的味道。大赛两位国际评委从欧洲赶来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内容,与国内创意人互动,分享创作心得。同时中国著名设计师肖勇作为大赛评委之一在沙龙中与创意人分享创意与社会的观点,参与沙龙的还有两位大赛发起人知名设计师张子建和iSR倡导者著名公益创意人牛一力,三位大赛特邀作者刘松、陈厚、苏醒也来到现场。



Sabina&Renato长达三十年的联手创作中,地震、贫困、杀戮、多元文化等社会现象多有涉猎,广阔的视野让作品生机勃勃,社会责任已经融入创作本能。


 
刘松的创作向来新锐大胆,近年更多用艺术的视角拉阔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可能性,他的创作分享给创作者带来了有益的启发。而陈厚和苏醒的创作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沙龙中大家就创意人的社会责任展开广泛的讨论,精彩发言摘录如下:

Sabina:非常荣幸在这里探讨关于同志这个社会话题。这是一个广泛性的话题,包括在欧洲、在其他国家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这个话题其实对于大家来说,有些时候很难开口,但是我希望这次比赛的参赛者和参与到其中的人都能够大胆地,没有忌讳地表达。如何去打开更多人的心扉,去疏通所有人内心的渠道。这次比赛,我觉得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另外我也期待以此契机,去了解发展速度令人惊讶的中国。

这次比赛针对一部分参赛者而言并不是为了拿奖而来,更多的是带来一种新生。再有,对于我们来说,评奖这件事情可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有些作品可能比较倾向于社会价值,有的可能在于美学上、视觉上的取胜,再有就是表达力,传播的价值比较多一点。最终拿了奖的作品也不是说拿了奖就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社会达成一致的评判,声音是来自不同的方向的,这些讨论本身就很有价值。

Renato :对于人的苦难我们很难视而不见,譬如给索玛创做的海报,当时发生了一些瘟疫,还有一些灾难,激励了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创作,整个视觉很不舒服,但是就是想主观地表达我们的主观思想。还有为韩国儿童做的创作,韩国当时发生了一个灾难,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选择用我们自己家养的花,在花园里拍摄,做了一个这样子的创作,为了在灾难中的韩国儿童。还有这个也是对我们的一个人性解读,把我们比喻成草莓,腐烂的过程也是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人类在这个环境当中生活的境况大反应。我们有时候看到的事其实被阻碍得太多,我们眼睛看出去的时候,其实外在看到的东西不够支撑我们正确的认识,因此,社会需要负责任的创作。

肖勇:我们设计的对象很重要,因为社会是一个大的概念。我的观点就是,设计基本是给人服务的,当然也可以给动物服务,给植物服务。但是本质上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人是主体。所以我想人本化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中国的、外国的、各种群体,包括今天大家所探讨的同志群体,实际上在社会当中很难绝对分割。虽然越来越多人参与来谈论,但这个话题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还是一个亚文化,是比较含蓄的。另外一种文化也需要设计师去了解,如果设计师不懂这个文化,可能会导致很多误解。记得有一张照片,内容是阿富汗战争很多战士阵亡,一个男士穿着女生的服装出现在大街上。根据后来报道,这个人是同志,他跟他的爱人有一个承诺,如果谁先阵亡了,另外一个人要穿着女性的服装。故事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震撼、非常特别。你看到这个图片就不会觉得可笑。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设计要更多的有人情化,设计是为了改善生活的。但是我对创意这个事情的观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刘松:今天是开源的时代,我从美国的解密的图片库里下到一张孙中山的照片,我一看很惊讶,怎么还有这样的照片,后来我一查原来是背后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于是它成为了创作的素材的一部分。这个搜集信息的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解决的。我们80后变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后一代有过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人群。技术的变化让我在想,很多人对当代艺术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因为当代艺术首先要用当下的时代技术去创作的作品,而不是用传统的媒介,像绘画已经不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绘画这种媒介是一个原始媒介,所以只能说它还是一个当下的存在之一。我以前是画画的,突然技术变化了,时代议题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同志这个议题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今天我在说同志的时候,不再是对革命者的称呼,而变成了同性恋群体的指向。

张子建:系列大赛选择第一季的主题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很小众的话题。但是没想到在40天的策划时间里,前后竟然有将近70家机构加入进来,媒体关注力度也很大。5月8日启动之后大家投稿也非常踊跃。设计师应该关注社会,就像两位国际评委一样,大家看他们作品的时候会发现,大量的作品都是跟社会有关系。然后再看看我们自己,恐怕我们能拿出来的多数作品都是商业的,没有几件与社会有关的作品,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自惭形秽。之所以发起这样一个大赛,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创意人正在偏离职业理想,被商业工作的单一性搞得越来越麻木。创意本就具有天然的社会性,它就像诗人笔中的诗句一样,是一种随时随地的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手段,很自然地通过它关心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今天我们通过创意X社会为起点,把自己拉回成一个真正的人,像诗人一样去感受我周围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人,还有这个社会中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事情。当我们有一天能把创意变成条件反射的时候,作品集里有了大量关于自己心灵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是一个真正的创意人,一个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



 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创意人关心社会还有特别的意义。第一,大量做公益创作能帮助我们变成更有创造力的人。创造力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仁』,一颗敏感的心灵,对社会对人的敏感。或者用设计思维的专业用语就是『同理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把别人的感受当作自己的感受。而通过大量做公益创作是获得敏感力和同理心的最佳手段,在创作过程中你会自然地关注、接触、体验、思考,这一切都让你变得不同。而单一商业创作相比要逊色很多,甚至让你变得更麻木。因为很多商业工作会让你埋头在电脑面前,而夺走了你和人沟通的时间。第二方面是企业也比以往更不一样了,时代的发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人看齐,无论是品牌性格还是营销手段。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可口可乐的一个广告,把可乐瓶盖变成公共电话用的硬币,让贫困地区的人和自己的亲人免费通话。这个行为变成了一种结合公益的营销行为,这就是时代的改变所造就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不在打硬邦邦的广告,不再通过传统媒介去传播创意。而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公益与互联网制造有品牌人物特征的事件,讲故事给你听。今天你做大量社会性创作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牛一力:今天我们坐在这里,是因为在我们的父母、学校的师长,还有这个社会共同作用下,加上自身的努力,这些资源让我们今天变成了一个设计师,一个创意人,一个从事传播行业的个体。当回望祖师爷定规则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已经遗忘了现代设计从艺术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宗旨。一八五一年,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谈工艺美术到底可以干什么,他讲了这样一段话,第一,如何让美在我们的生活里边产生真正的效用。二,如何能够让我们身边的人们和人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第三,有助于我们的国家变得光明。这才是神山上的火把,我想这种“为人民设计”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包豪斯注重社会公平,用设计和工艺建立乌托邦的实验。我们有机会通过”创意X社会“这个活动,让大家有机会去重新照照镜子认清自己的天赋责任,重新捡起遗落的火把。



我做过12年商业广告,在4A做总监拿高薪水,那又怎么样,因为你无法真诚的面对自己,因为你在利用欲望刺激消费的营销链条里成为问题的制造者。后来离开4A专注公益传播,90%的项目都是协同解决社会问题。跟NGO、大企业的CSR部门、政府从事公众事务有传播需求的单位一起工作,像壹基金、青基会、环保部、可口可乐、招商银行等,创意不但可以呈现美和尊重,还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我们有时把这种工作称之为社会创新设计师。在5.8的启动仪式上我也说过“作为设计师、摄影师、广告人、导演、艺术家......所有的能力者,在迅速转型秩序重建的此刻,每个人都可以履行自己的iSR(我的社会责任)”。

在Q&A环节,提问者非常踊跃,给参赛者的忠告,互联网+时代创意人的读书问题,如何更科学更专业地工作,年轻设计师为公益做设计如何适应异域文化,文化关照人心,这些问题在诸位嘉宾的精彩回应中得以沟通,会后嘉宾们并未马上离开,许多举手未能如愿者得到了面对面的讨教机会。有人已经迫不及待询问下一次沙龙时间,组委会说很快会再见。
 

最后,一张与会者合影定格了有关“创意 社会 同志 责任”的思想碰撞,中国创意人的社会责任又悄然推进了一公分。


嘉宾:

Sabina Oberholzer

设计师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Renato Tagli

环境设计师

德黑兰双年展评委

肖勇

中国著名设计师

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

牛一力(沙龙主持人)

意益传播创始人

iSR生活实验室联合发起人

张子建

设计师

创研所研究员

CDS中国设计师沙龙发起人之一

刘松

青年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陈厚

独立设计师

视觉战略联盟成员

苏醒

青年艺术家
人大艺术学院硕士


本次《创意大神 BIG DUANG》线下活动是由CDS中国设计师沙龙主办,自化创意、意大利中意设计协会(ADCI)、iSR生活实验室、艺库和创意驿站联合协办。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用设计邦客二维码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 mirandamay
2015-05-26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于设计邦
浏览次数:2882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上传要求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