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时装学院作品展开幕

 

今日热门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主办,展览地址位于北京服装学院 7号楼一层展厅。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协办的配饰作品交流展于2018年10月19日到11月18日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一层展厅开展。展览旨在庆祝伦敦时装学院LCF的时尚配饰硕士课程成立十周年,其中展示了二十一位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LCF时尚配饰课程的毕业生作品以及三位该学院教师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四个不同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以及其方法论,其中包括文化遗产与手工艺、身体行为表现与修复、制造与设计以及时尚工艺品作为政治声音。






该展览所有作品均出自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MA 时尚配饰专业(MA Fashion Artefact),正如其名字,该课程作为全球唯一的此类课程项目,尤其强调原创性。该课程由艺术家Dai Rees于2007年开发,Rees担任课程负责人至今。该课程被认为是思想和哲学的先驱孵化器,并被誉为该教育实践领域中的领导者。 Dai Rees及其教学团队,包括Naomi Filmer和Eelko Moorer,是国际公认的实践艺术家和设计师,处于教育研究和工作室实践的最前沿。时尚是当代文化中一种有影响力的表现形式,课程将时尚艺术作为当代社会发生的后现代隐喻。 在理论和社会背景下考虑时尚艺术品,使我们能够洞察复杂的潜在意义,并进一步开放讨论和思考。









本次展览充分展示了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MA 时尚配饰专业对于原创性的执着追求。这些作品被视为这十年来伦敦时装学院时尚配饰课程项目作为原创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新孵化器的成果。该展览在今年的5月和6月期间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并获得了当地媒体与专业人士的关注。展览由时尚配饰硕士课程负责人Dai Ress担任策展人,主题为“缘起——创作——淬炼”(Why-what-who)”。Res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邀请校友和教师们在围绕展览进行创作时向他们提出的三个问题,也希望启发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对于材料、工艺、媒介与表达方式的思考。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是世界第六大时装学院之一,是世界知名的服装学院。本次展览是该校与北京服装学院第一次以交流展的形式展开合作。明年,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将会以“回应(Response)”为主题,联合师生基于本次展览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带至伦敦时装学院进行展览。






参展的毕业生名单:
2007/08 乌娜·布尔克(Una Burke) / 爱尔兰
2009/10 莎拉·威廉斯(Sarah Williams)/英国
2011/12 萝拉·托里斯(Larra Torres) /葡萄牙
2011/12 奥利弗·鲁格(Oliver Ruuger) /爱沙尼亚
2011/12  Wei Wang/中国
2012/13 安娜·蕊埃姼蕊曲(Ana Rajcevic) /贝尔格莱德
2012/13姜太鍚(Taeseok kang) /韩国
2012/13 Octavia Xiaozi Yang /中国
2013/14 Melissianthi Spei /希腊
2014/15 米加·彼特卡尔卡(Mirja Pitkaart) /爱沙尼亚
2014/15 Begum Yidirim /土耳其
2014/15 丹尼尔·拉姆斯·欧布雷贡(Daniel Ramos Obregon) /哥伦比亚
2014/15 凯特·米格逊史密斯(Kate Langish Smith) /英国
2015/16 Vann in Wai Kwok / Hong Kong
2015/16 玛丽亚·叟珂劳丝凯亚(Maria Sokolyanskaya) /俄罗斯
2015/16 沙居·汤德森(Sage Townsend) /英国
2015/16 Biyuan Zhang/中国
2016/17 乔·科普(Jo Cope) /英国
2016/17 加布里埃尔·卡梅洛(Gabriel Camilo Ramirez)/哥伦比亚
2016/17 Bei Zhang/中国

参展的教师
戴里斯(Dai Rees)/英国/ MA RCA陶瓷和玻璃
娜欧蜜·菲尔默(Naomi Filmer) /英国/ MA RCA珠宝
埃乐科·穆勒(Eelko Moorer) /荷兰/ MA RCA /产品设计

编者注
伦敦时装学院:通过时尚,塑造生活。
伦敦艺术大学是时装设计,媒体和商业教育的全球领导者。在推动学科边界的研究中,时尚与科学,工程和技术相结合,在企业中,它与顶级品牌合作并帮助开展新业务。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在培养创意人才,提供各种时尚课程。在每个主题项目中,学校均鼓励学生审视过去,挑战现在,有自信和创造力去挑战社会和政治事务。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技能,机会,以及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的自由。

它拥有70多个本科和研究生学位,以及165个短期课程。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有些学生学习时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的传统和工艺,激进思维和高科技实践。一些学生则重在发展学习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商业思维。还有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传统,体验和互动媒体的前沿方法。他们都根据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来审视现在,学习如何利用时尚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并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

伦敦时装学院通过超越来推动时尚向前发展。他们与时尚最成功部分在于品牌和商标合作——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奢侈品。伦敦时装学院的毕业生在时尚界的很多方面都处于重要位置,从Jimmy Choo OBE,Sophia Webster和JW Anderson等知名设计师到Ryan Lo等知名企业家和英国时尚委员会前主席Harold Tillman CBE等新兴明星,甚至时尚记者Melanie Rickey和Sarah Harris。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伦敦时装学院将搬到位于伦敦东部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在那里,我们将延续现在的发展路径,包括如何保持在消费和实践时尚领域里的先锋位置,如何利用时装设计、商业和媒体来塑造文化、经济和社会。

伦敦艺术大学

伦敦时装学院是伦敦艺术大学(UAL)的一部分 ,伦敦时装学院是欧洲最大的专业艺术与设计大学。其独特的创意社区由六个独特而杰出的学院组成: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传播学院,伦敦时装学院和温布尔登艺术学院。

关于MA Fashion Artefact

MA Fashion Artefact的理念基于戴里斯(Dai Rees)开展的研究项目,名为“艺术家媒体和观众,21世纪工艺的新模式”。该项目由艺术与人文委员会资助,并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开展。该项目最终以CARAPACE为个展,在拉丁美洲巡回演出三年,由英国文化协会支持。

时尚艺术品的学生在15个月的时间里,在最广泛的背景下,对时尚进行全面和个性化的观察。该课程通过关注不断变化的竞技场和观众的挑衅性可能性,确定了其在教育和更广泛的创意产业中的地位。

该课程开发并培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校友来源,他们在许多国际比赛中获得了最高奖项,并且他们的作品在着名的国际展览中展出。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建校,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公办高校,国际时尚院校排名中国第一。现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9个二级学院,29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有8个教育部及北京市级科研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长期坚持“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特色办学方针,教学和科研高 度融合发展,以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为目标,在校内外构建了特色的教学科研平台和资源。通过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完善产学研用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理论水平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 力,实现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和全球文化视野的高层次设计人才的目标。

校内拥有全国高校唯一一家民族服饰博物馆、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 研究基地、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服装工效及功能设计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为开展服饰文化与设计理论、技术集成与设计创新等提供了专业化保障;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聚焦设计科学,本着高起点、高层次、大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设计学院建设思路,学科建设具备基础性、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国际性的特点,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强调技术整合,同时也强调创新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学和科研采用协同创新的矩阵式架构:横向设珠宝首饰设计教学部、鞋帽箱包教学部、配饰品设计教学部、产品设计教学部以及工业设计教学部。纵向设基础研究平台,由设计创新思维研究中心,色彩设计研究中心、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设计学理论研究中心、人类功效学研究中心和手工艺再创新研究中心组成,承担共性设计技术和教学和研究。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拥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三大专业。学院秉承国际化办学机制,大力推进国际化设计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整合国内外优势的教育、产业领军设计人才加盟,并且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学院举办了国际首饰艺术展、开展设计大讲堂、创意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院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教学和科研协同开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四种能力:综合知识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人文、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知识;先进技术的洞察力,让学生广泛接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纺织技术、材料技术和设计技术本身;设计思想和方法,设计思想史和设计哲学是学好设计的基础,学生在设计方法论和方法、工具的学习是必修课,同时掌握设计管理和培养系统的设计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设计技术、具备研究、企划、创意以及实践、评价等设计方法。

全球化、系统化、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培养模式,让莘莘学子们的梦想与创新在这里启航,这也是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创新系统的驱动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期望学生能在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放飞梦想。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用设计邦客二维码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 qianqian94
2018-10-22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于设计邦
浏览次数:4273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上传要求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