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锦峰路校区位于苏州科技城片区,建筑规模为12轨36班初级中学,容纳1800名学生。
基地东西长,南北窄,沿东西向青城山路设置校园主入口,中部开敞,两侧建筑围合,形成大气简洁的校园入口空间;南向三栋教学楼沿诺贝尔河依次展开,形成有节奏的连续界面;300m运动场地在基地西侧南北向布置,同时作为隔离西侧城市干道与教学区之间的屏障; 东侧距离高速路较近,为避免噪音干扰,通过食堂、报告厅等形成较实的建筑屏障。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以东侧南阳山为背景,建筑屋脊线依南阳山山势层层勾勒。沿诺贝尔河依次布置的三栋教学楼、开敞式南廊,使得每一栋教学楼都拥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视野,营造出安静的教学环境,学校依畔而立,学生们在这里学习讨论、休憩交流、驻足远眺。

曲廊抱势,亦动亦静

设计打破传统兵营式的校园空间结构,植入一套打破层间界限、曲折富于变化的立体连廊系统。连廊移步换景,师生们在这里漫步交谈,校园中亦可体验传统苏州园林空间。

庭台成趣,游冶其间

通过主入口轴线的营造,烘托形成进深感较强的入口空间,图书馆位于校园入口轴线端部,两侧大台阶拾级而上,层层递进,一直通往南侧的教学楼,形成良好的仪式感。

校园空间局部适当扩大,增加教学区的展示表演、休闲讨论、自然实践等空间要素,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活动平台,搭建自由、友好的社交空间。
The campus space partially expands in that way of adding space elements such as display performances, leisure discussions, and natural practices in the teaching area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flexible activity platforms and build free and friendly social spaces.

在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特别设计了室外小剧场,这里将成为学生们歌咏比赛的场所。这种小尺度、开放的观演空间使得表演更轻松自在。

建筑在造型上体现科技城现代与苏州地域传统相结合的理念,校园建筑采用现代坡屋顶;建筑立面呼应苏州传统的窗格,设置竖向百叶、镂空金属窗格等,丰富立面层次,同时避免气候的影响和雨水的侵袭。

建筑顶部采用灰色瓦屋顶与木色格栅相结合,颇具现代感而不失温情。主要墙面采用白色仿石喷涂,局部采用亮色水泥纤维板,轻松活泼。建筑底部采用仿砖涂料,呈现苏州传统青灰质感,结合铺地、绿植,塑造传统书院的文雅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