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城

 

今日热门
 


野城,
旅法青年建筑师,诗人,艺术家,自由撰稿人,旅居北京和巴黎。野城工作室于2012年在巴黎创立。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后赴法考入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并获硕士学位,毕业作品获ESA 年度大奖。他是首位荣获法兰西学院艺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Institut de france)“青年艺术家勉励奖”的中国人。他先后在国际前沿建筑事务所Jakob+Macfarlane,R&Sie(n),MAD Architects工作,曾任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研究员。他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者,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建筑摄影等多个领域,并参加了诸如2014法国里昂“造”中国建筑展、2013西班牙塞哥维亚中国建筑展、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法兰西学院年度建筑展、以及法国盖布朗利博物馆、Laboratoire展览馆、西班牙现代文化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设计展。他自2009年开始,先后在中国驻巴黎使馆教育处、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伊斯坦布尔ISEA国际论坛进行学术讲座,致力于推广他的ECOTOPIA生态乌托邦的新城市理论,主张“农村反攻城市”,把生态农业引入城市内部,重组现有的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并原创性地提出“城市农民”和“城市农业集体所有制”的公民化社会构想。他在2014年提出”超景观“的未来城市构想,并将这一理论用于浮流之城(Flow City)的生态城市设计。

奖项: 

2011, 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2010年度杰出校友奖

2010, 法兰西艺术院士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青年艺术家勉励奖”

2010, 奔驰Smart“未来思想奖”

2010, 自足城市(The Self-Sufficient City)国际生态建筑竞赛最终奖

2009, 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2008年度毕业设计第一名大奖


个展:

2011, 生态乌托邦vs.反乌托邦(ECOTOPIA vs. DYSTOPIA)装置雕塑及绘画展, Nivet Carzon画廊,巴黎

2009, 巴黎市政府Daviel 中心“集体失忆时代”摄影展,巴黎


群展 :

2015, 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

2014, 龙美术馆,上海

2014, “造”中国当代建筑展,里昂,法国

2014, 国际单位艺术中心,广州

2014, “共生”,梅溪湖建筑设计展,长沙

2014, 蓝顶艺术节,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

2014, 北京设计周,中华世纪坛,北京

2014, Dock Art Fair 摄影年展,里昂,法国

2014, 再生空间计划“飞地”废墟艺术展,北京

2013, 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3, 中国宫-中国建筑展,金塔纳宫美术馆(Palacio Quintanar),塞哥维亚,西班牙

2013, “意·象”,喜玛拉雅美术馆开馆展,上海

2012, SLICK ART FAIR 画廊联展,巴黎

2012, 形态学展,巴黎社科院&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la Roche-guyon城堡, 法国

2011,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国

2011, 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2010年度杰出校友奖群展,ESA画廊,巴黎

2010, 法兰西学院建筑院Great Architecture年度建筑奖群展,巴黎

2010, 法国秋季艺术沙龙,巴黎

2010, 奔驰Smart国际设计展,巴黎

2010, Spéciale画廊“生态治疗”装置艺术展,巴黎

2010, 西班牙现代文化中心“自足城市”国际生态建筑设计展,巴塞罗那,西班牙

2010, Laboratoire展览馆“情感建筑”展,巴黎

2009, 盖布朗利博物馆Photoquai第二届国际摄影双年展,巴黎


学术交流:

2011,  ISE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 国际研讨会Ecotopia个人专题讲座,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2011,“Ecotopia 生态乌托邦”个人讲座,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南京

2010,“未来城市设计理念”个人讲座,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巴黎

2009, Photoquai第二届国际摄影双年展圆桌会议,盖布朗利博物馆,巴黎


发表 :

2014,空间艺术作品“空山水”收入《Urban Furniture》专辑

2013, 论文《高密度城市的山水实践》收入王明贤主编《城市山水》理论集

2011, 论文《Ecotopia,towards an eco-socio-morphology》,Leonardo国际学术期刊

2010, 建筑作品Ecotopia,西班牙生态建筑专辑《Self Sufficient City(自足城市)》, 巴黎ESA年刊《Spéciale》,并被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和多家国际建筑网站专题报道。

2010, 论文Ecotopia发表于法国科学思想杂志«Le Prisme à Idées»

2003-2014, 百余首诗歌发表于《天南文学双月刊》《北京文学》《诗选刊》《海峡》《伯乐》《新诗刊》《绿风》《欧洲时报》等刊物,收入《当代诗人代表作精选典藏》《新千家诗》《中国当代百家诗选》《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网络现代诗歌精品300首》《中国网络现代诗歌精选》《2004新诗代年度诗选》《新汉诗2004卷》等刊物。并有多篇建筑和电影评论发表于《时代建筑》《UED》《Abitare》《Numéro》《Surface》《知日》《周末画报》《外滩画报》《私家地理》等刊物。

精选作品:

1,








《空山水》 作者:野城  材料:玻璃培养皿,霓虹灯,有机玻璃等  尺寸:21x12x1.2m (可根据场地调整)

装置由10000个玻璃培养皿堆砌成延绵起伏的玻璃山。整体的山水氛围消解了培养皿作为标准化工业产品的功能和属性,并将一种东方气韵注入其中。大量聚集的玻璃培养皿可看做山水之“气”的有形显现。这些透明之物的“聚散离合”有机而灵活,可以根据场地的状况任意调整形态,以柔克刚,在障碍物周围弥散开来。宛如环绕山峦的云雾之气,遮蔽住山脚。

玻璃山从白石子的院子中长出,在阳光下犹如结晶的流体。每座玻璃山之下都埋有Neon灯,在夜间发出柔和的白光。整个山脉在黑夜中显得更加空灵,光线透过玻璃培养皿的多层折射弥散开来,如电如雾,产生出一种介于人造与自然之间的奇幻之感。

这个作品并不试图构筑一个具象的山水实体,而是从藏传佛教立体坛城和日本枯山水的观念出发,以一种极少主义的暗喻和山水意象的立体化呈现,营造出一种异化的山水景观。

2,
 


《山水蜃楼》 作者:野城   类型:空间艺术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660×240×240cm 可变

山水蜃楼由16个铸铁方体相互垒砌组成。这两组方体体积相同,都是60×60×60cm的尺寸。铸铁方体上有很多被蚀出的浑圆的球体空洞,空洞之间相互交错、贯连,生成的孔洞空间有大有小,洞中有洞,在每个铸铁方体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部空间,犹如抽象化的太湖石。"天圆地方",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就是把"方"和"圆",两个宇宙中最抽象的几何图形对立统一起来,并用一系列叠加的球体来对方体进行空间的置换、侵蚀和瓦解。最后的实体可以看作是太湖石的“负空间”。这是对现代主义方盒子空间的反思和批判,这也是对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一种抽象表达。

铸铁方体稳重敦实,空间丰富,如山如石。这些同体积的方体相互垒砌,高低错落,蜿蜒围合,构筑了一组抽象的山水。这样一组虚幻而抽象的空间,超越了尺度,可以把它观作一组假山景观,一组高层建筑群落,甚至一座飘渺蜃楼的城市。

3,









《通天梯》  再生空间计划,废墟艺术展

原来这里是消防队,周围的房屋都破败了,只有一座烟囱和一面训练墙矗立在原地,犹如二战被炸毁的教堂的残留立面。这些遗存物本来并不是什么精神性的空间残骸,但它在市中心这块飞地的位置,与周围闹市环境的强烈反差,制造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剧感。好似原来的消防队已奔赴战场,连带消防车,全部都人间蒸发,一去不返。


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中,有两间保存完好、相互贯通的房间。房间之间的隔墙有一个门洞,比正常的门要小一些。大房间的一侧是杂草丛生的内院,另一侧是停车场废墟,面向街道,之前应该是消防车停靠的车库。设计师推想这较大的一间便是消防员出勤时的准备间,他们在这里带上装备,在这里穿上消防服,一个个冲进车库,跳上随时待命的消防车,呼啸而去。那一次次火爆激动的场面已经不存在了,那些破碎的瓦砾也不能证明曾经的勇猛和辉煌。于是设计师便想在这样一个空间,做一个告别式,或者一个秘密的仪式,让这样的一个空间成为一种纪念,它承接过去和未来。

设计师选择了一种建筑用的反光材料,它柔软如帘,它透彻如镜面。设计师让这一个柔软的镜子穿过两个房间。这条十几米的长镜带一头嵌入小房间的天花板边缘,缓缓降落,穿过门洞,另一条头降落到大房间的地面。从大房间看去,看不到镜带的顶端,只觉得它从门洞中穿过,犹如一条天梯,不断攀升,攀升到一个不可知的高度。。。。。。镜面反射出周围破败的镜像,观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像被扭曲,空间被置换,被异化,两个方盒子空间的边缘似乎被消融了。

这一条光滑如冰的镜面漂浮着垂落,它轻抚地面,它坦然而温柔地安抚着这片废墟,它给空间注入一种液态的静谧。回想那些爬上天梯跳入火海的消防员们,那些被烈火吞噬的躯体,他们在烈焰中一点点消逝,他们,定是在另一个清凉如镜的地方长眠。

4,






《外滩老码头艺术空间》

老码头艺术空间毗邻黄浦江,远眺浦东高低起伏的天际线,近观江水涓涓流过。灵感源于南宋马远的水图,以及黄浦江涌动的水波,层叠起伏,云卷云舒。

顶层平台有极佳的外滩景观视野,沪上恐怕没有比这更靠近黄浦江水面的艺术空间了。这是一个有水的韵律的地形起伏的室外活动空间,起伏的“水波”与黄浦江的水纹遥相呼应,造就了一种梦幻的空中景观。由于屋顶平台上裸露的设备房和杂乱的检修装置与简约的玻璃幕墙对比太过强烈。故建造这一组像海浪的壳体,把其罩住,一方面让人们忘记那些机器和设备,另一方面也让其成为外滩的空中景观。地板上起伏的“水波”也是户外的长椅,高低长短不一,弧度和起伏也有不同变化,人们可以用各种身体的姿态,去占领这个起伏的空间。 

艺术空间室内室外各占500平方米的面积。室外平台起伏多变,有缓有急,高潮迭起。室内空间通透简洁,是非常实用的展览活动空间。空间入口一侧是接待处,有玻璃顶棚的空间,一组流线的半透明白色格栅悬垂下来,让整个空间变得灵动,同时有柔化光线的作用。同时在室内规避了另外一端的设备房,尽量扩大展示空间,空间更加通透和流畅。

从主空间向室外平台的方向望去,玻璃幕墙犹如器皿的开口,自然光线涌进室内。 而在夜晚,那些顶层平台的波浪形的长凳发出柔和的光,成为一组富有韵律感的灯箱。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顶层平台无疑都是一个释放个性的舞台。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用设计邦客二维码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 mirandamay
2015-07-03
 
Tags: 野城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于设计邦
浏览次数:21623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上传要求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