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由Fondazione Prada提供
德国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使用30吨电脑裁剪的灰纸板,在90万个位置形成布局,从而模拟组建马洛卡岛上洞穴里的岩室、钟乳石和石笋。
迪曼德首先用纸板创作出巨大复杂的溶洞环境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拍照,再之后又将模型摧毁,因为最后的数字图像才是迪曼德想要的艺术作品。2007年在威尼斯由普拉达主办的首个展览中,该意大利时尚品牌试图说服艺术家为他们开一个先例,即允许他们保留原来的灰纸板溶洞模型。在由Fondazione Prada文化基金举办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OMA新艺术复杂设计中,该洞穴主题作品作为“奇形怪状”的类别参与展览。为此,艺术家迪曼德还制作了许多纸质材料,包括明信片、书籍、导游册、目录册、各式各样的广告和重建的大规模西班牙石窟,这些都被整齐地摆放在艺术品以及“石窟”照片旁。

该岩洞雕塑是艺术家花费超过两年时间才制作完成的
图片均由Fondazione Prada提供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让游客探索实现照片中装置情景的创作过程,为游客了解该艺术品是如何通过不间断的实地考察而被创作的过程揭开了面纱。洞穴主题一直以来是艺术和建筑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主题,它暗指着一种挑衅、奇异的创作方法,以16世纪一种名叫“Grottesca(奇怪)”的绘画技术为代表。

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的Processo岩洞是一件独立的永久性装置作品,该作品首次展览由Prada2007年在威尼斯举办
图片由Fondazione Prada提供
艺术家装置作品“Processo洞穴”的其中一个特征元素便是对虚拟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这种技术首先要对作品进行切割,其次进行3D建模,各种面板的纸板被用于创造这一三维立体装作作品。在这件永久性装置作品中,对高科技工具的使用使其具有极高的仿真性,归功于该科技对自然景观层次结构的破译,该技术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得以拥有今天的功能。

展览效果图:艺术家为拍摄图片而打造的36吨纸板模型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Grottesca”绘画技术因为有对现实需求的展现作为对比而显得生动,当艺术家们纷纷被一种最终被揭示为“不真实”,甚至是超现实场景的真实场景所激励时,空间就要得得益于其地下空间,一个神秘而令人不安的场所。该作品则正好位于普拉达影院的地下空间。

展览效果图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展览效果图
图片均由Fondazione Prada提供

展览效果图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在2006年,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用一张硬纸板作为重新创作马洛卡岛上洞穴的开始
图片均由Fondazione Prada提供

钟乳石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的洞穴图形分析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各种层次的纸板被用于创造出结构的三维立体效果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

2005年由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绘制的洞穴示意图
图片版权为设计邦(Designboom)所有